【English】
岭南医学研究中心中医内科学实验室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主要围绕传承与创新岭南医学,提高岭南中医内科优势病种疗效等系统研究开展工作。
1.中医内科学学科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学科1989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其后,在1997年“211工程”建设中,被纳入广东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组织的“重点学科建设规划”。2002年经过教育部评审,学科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在1998-2002年“九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验收“优秀”的基础上,学科2003-2005年进入“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阶段。2006年3月,中医内科学子项目以“优秀”的成绩通过“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专家的验收。2007年,学科第三次通过国家教育部的验收,成为新一批的国家重点学科。同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成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作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9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成为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项目建设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随后在2010年被纳入中央财政支持的“特色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15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学科纳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中医内科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南方中医内科学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医疗服务的重要基地,学科显著提高了开展前沿研究、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的能力,在学术研究水平和成果、社会贡献、人才培养方面成绩显著,总体处于国内同类学科的领先水平,某些领域研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海内外有较大学术影响力和辐射度。
2.场地和设备
岭南医学研究中心中医内科学实验室位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三元里校区国家重点学科实验楼五楼,实验场地面积1015.2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000多万元。
3.人才队伍
实验室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高水平学术队伍。专业技术队伍中1人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4人为杏林讲座教授、2人为杏林杰出学者,2人为杏林青年学者。2人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校级培养对象,1人为大学“青年英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4.研究方向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①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药防治研究;②中医脾胃病证的基础、临床及方药研究;③岭南道地药材防治内科疾病的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研究;④针对内科疾病的中药制剂和新药创制研究;⑤岭南内科名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挖掘与传承研究。
5.科研项目与成果简介
近五年来,实验室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8项,科研经费总计2700多万元,发表SCI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主编、副主编教材20多本,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医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新增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平台。实验室重视药物开发,肠激安胶囊和温胆片已经获得新药临床试验批件,其中温胆片已经顺利完成成果转让。
6.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
实验室重视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近五年,培养博士研究生100余名,硕士研究生300多名。实验室每年选派3-5名优秀研究生赴境外著名大学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为提升实验室人才队伍的综合能力,实验室已经引进杏林讲座教授4人,杏林杰出学者2人,杏林青年学者2人,并选派了5名青年骨干人员赴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等境外著名大学开展科研工作。围绕主要研究方向,实验室坚持开放、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组建和引进科研团队,目前已经拥有科技创新团队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