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医学研究中心
 首页 | 中心概况 | 科研团队 | 科研设施 | 科研成果 | 合作交流 | 资料下载 
中心介绍
您的位置: 首页>>中心概况>>中心介绍>>正文

岭南医学研究中心介绍

发布时间:2018-03-19  点击:[]

广州中医药大学岭南医学研究中心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之一,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建设。中心以广州中医药大学四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临床基础)为建设主体,通过资源整合、协同创新,瞄准重大科学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岭南中医药防治优势疾病和传染病的疗效和机理为切入点开展研究。

岭南医学研究中心设立专家顾问组,围绕中心研究方向和建设内容开展工作。作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公共科研平台,面向海内外招聘人才、引进高水平研究团队,共同开展中医药防治优势疾病、重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中心依托现有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临床基础四个国家重点学科及学科实验室、第一附属医院实验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临床研究病房,并新建“岭南医学研究中心公共实验室”,通过创新机制改革与人才引进等方式组建。中心工作场所分布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三元里校区重点学科实验楼、第一附属医院内科楼27楼、综合楼8楼,其中实验场地总面积6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6300多万。

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开展岭南中医药防治优势疾病、重大传染病、岭南湿热证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并制定相关行业诊疗标准;2、探讨岭南道地药材防治以上疾病的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开展针对上述疾病的中药制剂和新药创制研究;3、开展岭南名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挖掘与传承研究;4、完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技术平台及新药临床试验平台;5、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创新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

中心研究以岭南中医药为特色,涵盖了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各相关实验室围绕工作重点运行,实验室包括中医女性生殖与安全性研究重点实验室,股骨头坏死中医药防治实验室、中医疑难病症研究重点实验室,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岭南医学研究中心公共实验室及相关配套设施。

近五年来,岭南医学研究中心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6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23项,各级科研项目经费1亿多元,尤其在针对优势疾病的新药研究方面获得省部级重大项目6项(经费1800万),发表SCI论文18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45项,出版专著、主编、副主编教材80多本,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医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新增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广东省中医药创新研究平台建设单位、广州市慢性心力衰竭中医院防治重点实验室、广州市中医药防治复发性流产临床医学研究与转化中心等重点科研平台。中心重视临床研究和药物开发,中心依托单位成为第二批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中心每年开展临床研究项目近40项,肠激安胶囊和温胆片在2016年获得了新药临床试验批件,其中温胆片已经完成成果转让。

中心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2014年开始设立中医肿瘤学方向卓越班,2015年开始设立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铁涛”班。中心注重编写岭南特色教材,继2011年获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十二五”教材主编单位11个,副主编单位15个后,2015年又再获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十三五”教材主编单位10个,研究生规划教材主编单位4个。近两年来,中心培养硕士研究生302人、博士研究生116 人,获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冼绍祥教授获广东省第十三届丁颖科技奖,罗颂平、冼绍祥教授分获2016年、2017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林丽珠教授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李赛美教授被评为2016年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2015年启动创新强院系列工程以来,中心对岭南医学从流派、技术、人才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

围绕主要研究方向,岭南医学研究中心采用协同创新、开放的运行机制,引进科研团队,实行PI负责制。目前已组建创新团队7个,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0余名,选拔进驻中心科研平台开展创新研究的团队6个。

关闭

广州中医药大学 岭南医学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